
缅族军队的最终目标和理念可以成功吗?
“最终”是一个巴利语词,缅语“最后”的意思。“最终目标”就是最后目标的意思。
缅族军队的最终目标是无在什么形势下、无论有什么阻碍都会克服,最后都要实现的目标。所以,每一个时代,虽然国家政治体制出现变化,但是缅族军队的形态没有变,原因就是其最终目标没有变化。
缅族军队的最终目标主要有九个方面,下面逐一予以证明。
一、统治国家的权力只能由缅族掌控
缅甸第一任总统是掸族人吴苏瑞泰。但是总统就如同木偶一般,被总理吴努操控。缅甸军队的第一任总司令是克伦族的萨米栋将军,军队领导权被奈温夺得后,总司令一职就成为专门为缅族设立的职务。可以说第一条目标到现在已经很成功地实现了,国家的统治权完全地掌控在缅族手中。
二、军队只是缅族一个民族的武装
缅甸独立后,军队是一个由各民族组成的武装组织。但是,奈温任总司令后,用各种手段将少数民族同胞从军队中排除出去,对少数民族官员不予重视,如果不是佛教徒,就不会有升职机会。渐渐的,军队成为了缅族控制的武装组织。虽然第二条目标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成功,但后果就是爆发了各少数民族的革命。为成为缅族一族的军队而努力的同时,至今也还未实现和平。在和平进程上,与签署《全国停火协定》的组织有矛盾的地方,主要就是“一支武装”这个用词。
三、无论哪一届政府执政,军队都不能处于政府之下
1962年,奈温夺取国家政权后,国家完全开始实行军政府统治,直到2010年结束。2011年文人政府上台,但吴登盛是在军队控制下治理国家的。2016年民盟政府上台执政。军队和民盟政府的力量角力越来越激烈。甚至被认为国家有两个政府。军队和政府在权力上的竞争一直持续至今。这是缅族军队的第三条最终目标。
四、永远重视并维护军队“三大事项”,即缅族联邦不分裂、民族团结不被摧毁、政权长久巩固
军队把国家定义为“缅族的联邦”,不会接受少数民族邦组成的国家,会想办法阻止邦和部分省成为少数民族自治区域,因此对少数民族的分离倾向十分担忧。和平进程停滞、缅北武装组织不签署《全国停火协定》都是因为军队坚持不准分离、国家不能分裂的原则。在民族团结不被摧毁方面,可以说快达成目标。利用宗教,摧毁最先革命的克伦民族联盟(克伦民族解放军)(KNU/KNLA),民主克伦佛教军(DKBA)从克伦民族联盟中分裂出去,缅甸民族民主力量党(NDF)被摧毁,后期又摧毁了民族联合联邦委员会(UNFC)。现在又企图摧毁联邦政治谈判协商委员会(FPNCC),并挑拨“北部同盟军”四支武装组织(果敢同盟军、德昂民族解放军、若开军、克钦独立军)。2011年,克钦邦发生的又一次战争后,缅族军队制定了主要挑拨克钦族内部关系的战略计划,克钦族内部团结受到很大打击。这样,不分裂(缅族联邦不分裂)与少数民族团结不被摧毁是政权长久巩固的前提,而政权长久巩固是为缅族专门制定的目标。目前形势看,基本已实现。
五、缅族军队像维护生命一样维护2008年宪法
这一点众所周知。在议会里不经人民选举产生的占总数四分之一的席位成为守护2008年宪法的明显缘由。军队用生命来比较维护宪法的重要性,因此民盟政府如果不依不饶地要修宪,军队能够做出再次夺权的举动。目前,军方在维护2008年宪法方面还能展现占据上风的能力,目标成功达成。但是,缅族军队曾坦言,并不同意其主导制定的2008年宪法中规定的联邦制政体。因此,缅甸的国家和平进程发展十分缓慢。各少数民族革命军寻求建立正确的联邦制政体,但缅族军队曾坦言,并不同意其主导制定的2008年宪法中规定的联邦制政体。